查看原文
其他

「张园」:科研与授业同行,人生的星火闪烁未停

正在采访的 三峡大学学生处 2023-03-10
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学、问道、授业,这三个词不仅贯穿了张园教授至今的人生历程,也串联起了他生命中的每一缕星火。




人物简介/Profile/

张园男,中共党员,西安交通大学博士,三峡大学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国际TRIZ协会3级会员,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,全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青年研究员,武汉大学大健康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。自2008年开始围绕“社会保障统计与精算”方向展开研究,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保障与医疗保障等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、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等10余项;在A&HCI和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;参编《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(2016)》等专著。相关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采纳。


求学

以坚持成就学业



张园老师称自己的求学之路是随遇而安的。2004年,他通过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,但是并未被自己的第一、二志愿录取。他却并没有因此失意,而是抱着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的想法,开始了公共管理专业的学习。


在深入学习之后,张园老师发现:公共管理专业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表格和条例,更需要走向人民,走向社会。虽然当时公共管理专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期,但是中国正面临着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、养老服务的供给出现巨大缺口等问题,这使得公管专业拥有极大的发展潜能。张园老师多次放弃了转专业的机会,全身心投入到公共管理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中。2008年,张园老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保研西安交通大学。在此后的研究生生活中,他不断跟随导师进行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。张园老师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社会问题。“我要为偏远和农村地区解决这些问题。”朝着这个目标,他在黑暗中求索,希望找到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。


在长达六年的研究生、博士生学习生涯中,他的所见所闻、所学所知为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影响了他未来的选择。张园老师博士毕业,在面对诸多的选择时,他选择了留在高校进行教研,张园老师说:“比起科技公司,在高校自己的时间更多一些,可以更专心地进行研究。”无专精则不能成,无涉猎则不能通也。张园老师正是这样一个有恒心的人,醉心于研究,只为更好地造福他人。


张园老师在教研的路途中徐徐沉淀,追逐着自己的星辰大海。潜心学问数个冬夏。岁月在变迁,他的坚持却从未改变。


理想

以责任造就事业



2020年,张园老师响应家乡的号召,来到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。他回到家乡有两个原因:一是对家乡和家人的情感,二是为了集中精力进行科研。无论是选择养老保障的研究方向还是回到三峡大学任教,家乡和家人的召唤都是他回乡的重要推动力。


张园老师在养老保障方面(养老服务与政策创新、养老金、老龄健康等)颇有建树,多项研究建议被地方政府采纳。近年来,国家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,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他的研究始终立足于国家需要和社会现实。在采访中,他详细地讲述了中西方养老服务的差距,结合我国基本国情,阐释了他关于“社区微型养老院”的主张。在张园老师眼中,老人关注养身等都是社会进步、时代进步的表现。但是社会对养老服务存在一定误解,认为养老只是国家的责任。张园老师在对老龄化现象中提到养老保障“多支柱模式”。在他的构想之下,“多支柱模式”可以令社会更好地承担责任,并且该模式还顺应了国家发展的需求。

    

“不断探索,对科研有兴趣,才能不断创新,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。”他说道:“我们公共管理研究是学科交叉的研究,包括社会学,政治学,统计学,经济学等诸多学科。这些对研究学者的要求非常大。”公共管理研究充满了魅力,好像是一辈子都探索不完的宝藏,他不仅用这些造就自己,也希望将藏宝图传授给同学们。


每个人肩上都承担着一份责任,责任于家,张园老师千里返乡;责任于国,他贡献了青春。臧克家在纪念鲁迅时写下的诗中有一句话,“有的人,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。”言传身教,远不在课堂。张园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,这也启迪着我们要做勇担国家复兴大任的新青年。


为师

以关怀铸就授业



作为法管学院的副教授,张园老师有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。简单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。”他总结道。“具体来说,要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方面:本科偏向培养基层人才,为公共部门提供人才资源,应该更偏向于应用而不是技能;研究生更应该倾向于学术研究。”他还特意提了三个词:“创新”“应用”“基础”,这也是他对广大学子的殷切期望。


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,他大致总结了四点建议。


首先科研的功利性较弱,科研的进行都是凭借热切的爱好与坚定的信念。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。当然科研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,基本保障还是有的。


其次在“寒窗十年”的过程中,需要时刻保持对研究的热情,还需要责任感与兴趣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也是最好的朋友,它会在你坚持不住的时候施以援手,会在你骄傲自满时当头棒喝。


再者他还建议同学们“仰望星空、脚踏实地”,不可闭门造车。要多多参与学院、学校乃至于市、省举办的比赛,通过实践培养自身的能力,让漂浮在空中的理论楼阁有坚实的根基。


最后,“用师者王、用友者霸”。张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多请教专业课老师,通过沟通解决学业、情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。而且老师们也需要和同学们进行互动。他说道:“我认为课堂中和学生的互动是很重要的,有互动我才知道:无论学生是否听懂,至少自己的努力有得到认可。”当谈到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发表论文时,张老师的成就感溢于言表。


张园老师经常和自己的研究生讨论问题到深夜,最晚的一次已经到了凌晨一点。“没想到自己这种年纪还能熬到凌晨,当时只觉得蛮奇怪的。”每当谈到那次经历,老师总会露出笑容。热爱是最好的老师。在无数个寂静的夜里,他默默耕耘、上下求索。作为学生们的科研引路人,他始终身体力行,诠释着对科研的热爱。


于学生们而言,张教授是良师,亦是益友。“作为班主任,张老师经常给我们分享学院在做的工作,鼓励我们努力学习,多参加比赛。他也会在节日中给我们发小红包,一起过节。作为科研人员,张老师对待比赛、调研、写论文都很负责,有自己的想法,坚持求真务实,潜心钻研。”师者,莫过于此。张园老师的性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他的学生们,他的博学谦逊、平易近人影响了学生们对科研和对生活的态度。教育从不简单。好的教育,是师生彼此成就,教学相长,共同进步。


生活

以热爱创造幸福



世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:腐烂或燃烧。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前者,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后者。


“我之前有很多爱好,特别是羽毛球。我上本科的时候有时早上六点就会起床去打羽毛球,冬天或许晚一点,但也一定是踩着朝阳出发。但我玩什么爱什么都不上瘾,对于我来说这些无非都是消遣放松的方式。”即使是在谈自己的兴趣爱好,张老师的言语中也都是对我们的启迪,有自己的爱好很正常,但做什么都要把握好尺度。“现在有时工作很忙,可能比起以前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锻炼。”张老师的语气里有些遗憾,“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,重视身体锻炼。运动不仅仅有益于身体健康,更能让人变得积极乐观,让人幸福。”这是张老师对我们的建议和期望。


人总要找到一件喜欢的事,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,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。或是踏着朝阳去往羽毛球场、亦或是伴着月光在绿茵场上夜跑……不拘泥于形式,只要是你热爱的,就能感受到幸福。张园老师是这样,我们也应该是。



求学之路,张园老师也曾迷茫,但“既来之则安之”的心态、“如切如磋、如琢如磨”的耐心是敲门砖。科研之路,张园老师也曾“为情所困”,但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的信念、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考虑是重铸定力的基石。教育之路,他也曾拔剑四顾,但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”的使命感、“亦师亦友、至亲至善”的相处方式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秘诀。


人生海海,求索之路漫漫,诲人不倦,桃李下自成蹊。心怀家国情,炽热科研心,衷心祝愿张园老师身体健康,工作顺利,在他热爱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。


往期精选

点击下方文字链接浏览

三大体育课图鉴 | CTGUers的“斗法现场?”速来围观!

足球赛特辑 | 潇潇雨未歇,少年热血永不灭!

三大奇妙夜 | 美好晚间生活,你pick哪一个?

亲情驿站 | 天气转凉了?妈妈又在碎碎念!


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引领网络思政新风

策划 | 三峡大学学生处

图片 | 张园

文字 | 建华代洋 靳子怡 

王军翔 安玉洁 熊同酉

编辑 | 聂倩 程卓帆 李晨 

审核 | 吴春红

扬帆索源工作室投稿邮箱:2370906857@qq.com

✬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✬

评论功能现已开启,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☺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